旧网站 |  学校主页 |  学院主页 |  联系我们 | English |  主任信箱

中国农业大学常清教授口述中国期货历史

2019-01-09

常清教授.jpg

常清教授

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

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终身名誉教授

北京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

原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秘书长


近日,中国农业大学常清教授接受大连商品交易所采访,原文如下:

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价格组从事价格改革工作。当时价格改革刚刚开 始,正处于双轨制改革的过渡阶段。抱着一种破釜沉舟 闯关姿态,我投入了创立中国期货市场这一前无古人的事业。在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、期货市场探索建立 30 周年之际,回顾参与期货市场研究的一景一情,我仍感 到特别亲切。同志们那种攻坚克难、勇于尝试、敢闯敢干、 团结奋战的精神,至今仍令人称赞。

2018年是我投身期货市场的第30个年头,我已步入花甲之年,回忆过往,对自己能够参与中国期货市场的设计和组建工作深感自豪,也由衷地期待不久的将来 中国能够成为国际性的定价中心,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
1985年,我从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,研究价格理论和政策。此时恰逢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,“如何形成市场价格”成为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世纪之问:什么是市场价格


1984 年 10 月,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,这是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又一次重大战略部署,会议提出把改革为核心”。但当时的中国,全面放开价格有很大风险。于是,国家采取了一个过渡办法,先放开一部分产品的价格,暂时保留另一部分的计划价格,即价格双轨制。可部分价格放开后,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。

第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供给短缺造成的市场价格猛涨,整个社会消费物价上涨幅度前所未有, 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。第二个问题是流通异常混乱。第三个问题是双轨制带来的市场混乱。

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,大家产生了一个共同的疑问,什么是市场价格?理论界有许多文章认为放开价格不等于市场形成,价格改革面临进与退的选择。

为此,1986 年国务院召开了一次老中青经济学家务虚会,在会上国务院领导问在座的经济学家究竟什么叫市场价格。当初我们既定了一个目标市场价格,结果放开以后,市场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,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价格。那么究竟什么是市场价格?

可以说,国务院领导提出的这个问题,是针对当时物价改革而提出的世纪之问。


回答世纪之问:改革者们交出了合格答卷


在这种情况下,大家坐下来一起探讨,什么是真正的市场价格? 市场价格是怎么形成的?带着这些改革问题,我们开始广泛查阅资料,借鉴国外经验。

在探索的过程中,不同的研究群体不约而同地都研究到大宗商品期货上。这个时间是 1987 年。我当时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价格组责无旁贷地做了领头军,带头进行理论研究。经过大量的资料查询和学习,我们终于把西方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从理论上基本理解清楚了。与此同时,市场上有关期货市场方面的研究也开始逐渐涌现。因此,循着路线我们就开始进行深入的期货市场研究。

当时的资料非常非常的少,很难查找,很多资料只是只言片语地提到期货。国外期货市场上市的都是最基础的产品,比如粮食、金属等基础产品,不是加工品。这些基础产品通过期货市场有组织地交易进而形成价格。至此,我们理顺了市场价格的由来:价格是通过有组织的有秩序的期货交易形成的。


成立期货研究小组:凝聚集体力量推进物价改革


随着期货研究关注度的提升,期货也进入了国家领导层的视野。1988年2月10日,时任国务院代总理李鹏亲笔致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,“请考虑是否能组织几位同志研究一下国外的期货制度,运用于城市的副食品购销,特别是大路蔬菜和猪肉,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利益,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”。这一批示,连同同年3月 25 日李鹏代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的“加快商业体制改革,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,探索期货交易”的发言一起,标志着在中国开展期货市场研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正式确立。

作为课题的具体落实者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承接了这项任务。我作为价格组的骨干研究人员,首当其冲地接到这个任务,研究小组的工作正式推进。第一步是人员组建。当时我们和国家体改委正好也在做期货研究,于是双方一拍即合,联合成立了一家机构,名称定为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—国家体改委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”(以下简称期货研究小组),我任秘书长,成员包括外贸部、国家体改委流通司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价格组的部分人员。期货研究小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研究期货市场理论与政策,以及设计期货市场试点方案。

没过多久,由于商业部的直接参与,期货研究小组扩大了。商业部张其泮、赵尔烈和朱玉辰作为商业部研究人员加入了期货研究小组,成为小组的主要成员。

期货研究小组分别于 1988 年 4 月和 6 月在北京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座谈会,分别对我国建立和发展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,以及期货市场的具体试点方案、期货交易组织和运作模式进行了讨论,并形成了《关于期货制度研究工作的报告》。

我清楚地记得,报告交上去没多久,很快就获得了李鹏总理的批示“同意试点,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方案”。至此,这算是我们研究小组获得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。


破除艰难险阻:体现改革者的智慧


开展试点工作,关键是要确定试什么,从哪个品种、哪个部门、哪个地方开始。

第一个争论是试点品种;第二个争论是寻找试点城市;第三个争论是期货市场姓资姓社的问题,中国究竟有没有条件搞期货市场,这是争论的焦点;第四个争论是双轨制下建设期货市场是否可行;第五个争论的焦点是对投机的认识;第六个争论涉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市场。

为了解决这些争论,我们不断地研究、不断地探索,也使我们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一步步加深。争论在当时起到的一个客观作用就是澄清并统一了思想,这为今后的试办铺平了道路。

这就是我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前期设计和组建的过程。随着试点的建立,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也逐渐进入了快车道。回顾这个过程,中国期货市场之所以能成功组建与两个因素密不可分:一是改革者的智慧。改革不仅需要勇气,更需要智慧。很多在现在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,在当时开始创建时是花费了很多智慧的。二是团队支撑的重要性。我们搞研究小组之初,就意识到仅研究中心单干还不够,必须成立一个部委协调小组,壮大队伍。后来我们把相关部委的分管领导都请到了协调小组中,这支队伍成员包括当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、商业部部长胡平、商业部副部长姜习、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安志文等。后来发现,期货研究小组之所以能对中国期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,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背后拥有这支堪称豪华的队伍作为支撑。